2019.10 YTD +36.4% VTI +22.8% 從雲端跌落,如何應對?

2019.10.31 YTD 投報率 +36.4% VTI +22.8%

轉眼間今年已經剩兩個月不到了。十月初時又有一趟長途旅行,這幾個禮拜我時差到懷疑人生,隨著年紀增長生理時鐘越強,我就用樂觀的態度來說這是智慧累積的代價吧。不過真的是很不舒服,生活也很不productive,所以回顧又延遲了,雖然一直掛在心上。不過延遲一個禮拜多了很多財報可以聊,其實也不錯,就來步入正題吧。

最近的股市對高成長股蠻不友善,跌幅蠻大。我的持股在最近低點時,年投報率降到+27%,跌了好多!到11/8為止是+36%。對於這樣的起伏大概很多人承受不了,2007以前的我經歷這種跌幅應該會把持股全部賣掉吧,但其實我現在的心境是跟Saul接近,就是完全不擔心,因為持有的公司都是站在時代的趨勢上,營運也沒有問題。上一代的飆股代表Amazon Google Apple Netflix Facebook都經歷過很大的跌幅,我也都實際體驗過,所以覺得沒什麼,雖然心情當然比起前半年低靡沉靜了許多。股票跌的時候不要一直去看股價,生活會比較開心。

目前高成長股的價值我覺得算合理了,在十月時我有加碼5%,2019結束前還會再加碼一些。我對於目前市場的看法是因為很多人覺得我們開始步入經濟衰退期,所以對高成長高估值的公司覺得風險太高,特別是燒錢兇的公司,所以把錢轉到感覺相對穩定的公司。這是為什麼VTI今年到目前是+25%,表現很強勁!大家也可以看到為什麼我強烈建議對個股沒興趣,或對起伏承受力較低的人買VTI就很好。順道一提去年年底時應該沒什麼人預料到今年大盤會漲這麼多吧。

這個財報季比較有趣的是TSLA財報出來後漲了30%+,到目前的$337。它之前5年股價大部分在$200到$350徘徊。假如在5年前買,到今天為止投報率只有70%左右,不是一個好投資。雖然股價漲幅不理想,背後的公司在這5年間出貨量從每年3萬台成長到了接近40萬台。未來5年它要成長到200萬台應該不難(全球年出貨量的1.5%左右)。目前這個時間點我覺得是公司已經站穩腳步,不太擔心有破產的疑慮。管理層也有學取教訓,Model Y的設計跟Mode 3接近,量產會簡單很多,不像當初的Model X完全重新設計,還加了問題多多的鷹翼門。我覺得未來五年TSLA會打敗大盤。講這個是讓大家想一想股票背後的公司,股價可能短期內不漲,但公司本身可以是一直在成長的。中間可能會出現問題(Tesla是超多),但順著趨勢的話,公司本身是比較有本錢犯錯的。有長期讀我文章的人知道TSLA讓我掙扎很多,也持有蠻久。最近這支股票轉虧為盈加上公司營運開始比較順利,心裡蠻開心,雖然這支股票目前還是不算好投資,對實際投報率也沒什麼大影響,因為不確定性高,占我持股比例很低。買這支股其實是因為好玩。

另外一點有趣的是GH跟NVTA昨天財報後今天漲了11%+。但NVTA目前燒錢非常兇,比雲端股更甚,所以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今天大漲。市場在短期內就是這麼不可預料,所以我選擇不去預測短期股價,也不賭財報,只專注在公司營運狀況。昨天剛好聽了NVTA CEO的一個訪談,真的很有趣。醫療產業未來會是大多數人都會接受基因測試,它可以告訴我們是哪些病的高風險群,我們就可以明確的預防跟偵測這些疾病。目前的醫療情況是我們有哪裡不舒服了才去醫院做各種不同的測試。最大的病症是癌症,等到發現時往往都已經太晚,並且需要用龐大的資源來延長生命,事倍功半。有基因測試就可以積極的去預防跟提早發現。這種情況有點像過去還沒有Uber的時候,計程車要在路上隨機跑找客人,效率不好。後來有Uber這類的app,載送車可以很明確的知道哪裡需求大,在那附近等客人,效率提高很多。基因測試也是趨勢,但目前還不是大家都知道的時候。公司也會需要較長時間驗證是產業的贏家,所以風險大。應對的方法就是持股比例小一點,多分散一點,我的持股有點太集中。目前我對這產業的投資是賠錢的,但我也不在意。

這次的跌法跟去年第四季又不太一樣,一些新投資者或新嘗試我投資方法的人大概沒有經歷過。雖然情況不一樣,但投資的方法不會有大改變,建議看一下我2018.12寫的文章,內容套用在現在也是完全符合。結論還是投資需要堅持下去,短期賠錢是一定會經歷到的。

講了很多,該閉嘴了。下面是我上次10月回顧後的買賣:

賣/減碼:

  • AYX 純粹是因為持股比例太高。財報出來很亮麗,但有傳言Microsoft打算跟它競爭,後來股價反而跌。我不覺得會有甚麼大威脅。沒有的人我建議買。
  • TWLO 財報出來覺得未來三四季都會比較低迷,但長期我還是看好的。感覺類似SQ之前的情況,就試試不同操作看看。
  • DOCU 其他股大跌,這支相對抗跌,變得價值沒有比其他股好,就減碼換別股。

買/加碼:

  • MDB 情況跟TWLO有點類似,因為併購的關係,成長再來會趨緩,在10/15@$134.8減碼接近1%。但後來覺得它跌太多,在10/24@$119買差不多同樣金額回來,後來反而比重增高。現在覺得有點太高。
  • DDOG 跟著Saul買
  • CRWD 以成長率跟毛利來看,現在的價值是很好的。投入新資金時就加碼一點。下面幾支理由都一樣,比例沒有特別增高。
  • ZM 
  • NVTA 
  • ESTC 
  • GH

持股比例請參考附圖。

目前股市的情況我覺得短期內高成長股不會像之前狂飆,過去兩三年是的確被寵壞啦。但打敗大盤並沒有比較難。我重複說過我長遠的目標是年投報率達到20%,固定投資達到財富自由不困難。不要因為短期投資縮水就沮喪或不投資。一個過來人的建議。